2、享受依恋、陪伴时的安全、信任和快乐的感受,体验独处、离群时的无聊和危险。创造出反差强烈的对比环境,通过在父母照看下的稳定的养育行为和适度保护,帮助孩子建立依恋和信任,让孩子明确感受到,当和妈妈爸爸一起,在户外,有爸爸妈妈亲切的声音、有趣的动作、丰富的活动,尽管也会有一些小的意外发生,但没有可怕的事情发生。在家里,和父母一起,有玩具玩,有零食吃,快乐总是与父母相随;而一个人玩的时候,在家里没有玩具,没有零食,没有快乐,很无聊;在外面玩,有坏小孩抢我的东西,有人走路很快,撞了我,好像不安全(注:这一条主要是指对那些没有危险感的自闭症儿童,而对部分其实与父母很依恋的、缺乏安全感的自闭症儿童来说并不适合)。
3、体验自己和他人感受。首先是体验自己对诸如甜、苦、痛、冷、热的感受,进而表现出高兴、兴奋、生气、痛苦、愤怒等。在此基础上,在各种日常生活中,开始观察和体会他人的这些感受和心情。
4、学会共同注意、对视、参照、同步、协调我们生活中的很多情景都是学习和体现这种能力的好机会,例如爸爸和孩子在客厅玩耍,这时妈妈从外面回家了,爸爸应适时地用手指指向,甚至扶起孩子的头,朝向事情发生的方向,从而和孩子一起,或用语言表达(妈妈回来了!),或用身体姿势,引导孩子和你一起注视妈妈,共同注意到妈妈回家这样一个事情。然后孩子和爸爸两人对视,表现出真实而略带夸张的高兴表情,做出上前迎接妈妈的行为。孩子与妈妈拥抱之后,再看着爸爸笑了一下,这就是参照。其他类似的情景还有很多,例如客厅里突然出现好玩的玩具车或小球(惊喜、出乎意料的场景)物品突然从桌上掉下或突如其来的巨大声响(意外、惊吓的情景),任何共同经历的有趣或意外的情景,都可以成为我们与孩子练习共同注意、对视和参照的素材。在此基础上,根据参照到的父母或他人的表情,孩子表现出相应的表情或行为,这就是会看人的表情变化;抓住各种社交线索,调整自己的行为,又形成了同步协调和配合等能力。
5、学会假装性游戏和想象性游戏。这是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而伴随出现的社交本领,尤其是当孩子独自一人的时候,他也期望有社交活动,于是将布娃娃当成了孩子,自己当成了妈妈,孩子会对布娃娃说话,给布娃娃喂饭,玩着过家家的游戏;也可以将扫把当成飞机,把小凳子排列当成火车,把垃圾桶当成帽子,等等。
正常发育儿童,上述初级社交能力大约在两岁前就能够获得,但是在自闭症儿童,什么时候拥有这些能力是不一定的,与自闭症程度密切相关。轻到中度自闭症儿童在初诊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达到这个能力。我们认为,一旦自闭症儿童孩子经过训练,拥有上述能力,儿童也就拥有了初级社交能力,可以被认为已经走上了训练的正确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