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用房
养老机构

老年人多感官治疗室简介:

       1.多感官的定义

多感官训练是提供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本体感觉、前庭平衡等多种感官刺激的特定空间环境,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调动身体各个器官,全方位地激发兴趣,全身心地为学习服务。为有学习需要的特殊学生体验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官刺激,减缓不正常张力变化、减低学生焦虑不安的情绪,消弱不适应性行为、提升注意力、加强人际互动等。

      2.多感官教室的构成和作用

多感官刺激室由视觉训练、触觉训练、嗅觉训练以及视听训练四大部分训练组成。

多感官刺激室通过有趣的科学试验及针对性的听、视、嗅、触等进行全面系统的训练,培养敏锐观察力激发大脑的多种潜能,为逻辑思维与数学发展打下基础。

       3.多感官教室的特点

有吸引力:整个训练环境有精心设计的灯光、声音与各种精巧的高科技设施。在课程中融入自我控制、生活常识、音乐、色彩配置,各种丰富内容,让孩子可以陶醉在课程中。

多感官教学公式:“玩乐+体验= 学习”

       4.设计理念

安全.安全是首要标准。我们做到康复环境安全,教辅教具安全,体验过程安全。

乐趣。乐趣是效果保障。“康复效果趣中求”,我们做到康复治疗过程有趣味、不乏味,医教于乐的治疗方式会让孩子们自然轻松的训练,更好的康复效果。

       5.多感官治疗室设计定义

多感官室中的感官刺激活动,提供训练人控制环境的机会,令其宣泄情绪,减少自我刺激的行为,通过多感官室的活动帮助中度弱智或严重弱智儿童减少心理压力,培养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

老年人感觉统合训练室简介:

       感觉统合的定义:

  人体通过感觉器官将得到的各部分感觉信息(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前庭平衡觉、本体觉等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多次分析、综合处理,进而有所领悟、学习或在命令运动系统做出反应的能力,使个体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中和谐有效地运作。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会刺激儿童脑智能发育,同时良好的脑发育带来更好的感觉统合能力。

     感觉统合训练的作用:

感觉统合训练可以发展儿童的智力;

感觉统合训练可使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和特殊儿童融入正常教育之中;

感觉统合训练有利于增强儿童的体质;

感觉统合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有积极影响;

培养儿童竞争、团结、协作的社会意识,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设计定义:

感统训练教室是基于学生的神经需要,引导对感觉刺激作适当反应的训练,提供前庭(重力与运动)本体感觉(肌肉与感觉)及触觉等刺激的全身运动,改善脑处理感觉资讯与组织,并构成感觉资讯。促进幼儿听觉、视觉、触觉、本体感觉、前庭功能知觉的发展,提高感觉统合能力,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地发展,提高幼儿力量、灵敏、平衡等身体素质。


怀旧室简介:

       通过怀旧疗法,降低痴呆患者的环境及心理压力,使痴呆患者能够利用剩余能力,达到最大限度的适应、促进功能恢复及产生适应良好的行为,从而有效改善痴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

老年人情景模拟训练简介:

1.情景适能体验室设计理念

社会场景适能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时游戏对儿童的身体、智力、情感、社会性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目前,国内有许多机构采用了游戏教学的方式,对特殊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进行训练。本功能室将从情景游戏、角色扮演与特殊儿童的康复教育、情景游戏在特殊儿童康复教学中的应用、情景游戏教学的结果与思考、及教学建议五个方面简要介绍如何在培智学校对特殊儿童进行“情景游戏”的康复训练,培养特殊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及主动沟通能力。

社会化是儿童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包括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下逐渐独立地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客观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过程。特殊儿童的社会交往的缺失严重影响其融入社会。因此,加强社会交往能力成为学龄期特殊儿童康复课程的核心内容。

2.情景适能训练教学

游戏是正在成长中的儿童最大的心理需求,不同类型的游戏对于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同侧面具有不同的意义和作用。游戏对于儿童社交的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20世纪90年代台湾的专家开始运用角色游戏对特殊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实践证明,游戏对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情景游戏是儿童游戏的一种,是在儿童游戏时,创设一个类似于小剧本的内容。把儿童变成你的小演员,你来当导演,指挥他们玩儿游戏。创设的方法有:故事引入、创设道具、情景图片、模仿游戏中的角色、用游戏性的语言引导暗示等。

3.情景适能训练与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教育

建构主义者认为,了解存在于环境的互动中,也就是说学习是透过与环境的互动产生的 互动的机会愈多,学习的可能性也就愈大。然而,社会交往障碍是特殊儿童的最大困难,他们大都对周围的环境漠不关心,教师的巧妙安排,使他们与同伴之间的互动机会增加。目前,特殊儿童在学校的康复教育还无法实现一对一教学,“情景游戏”是以小班教学为基础,将能力较好的其他类发育迟缓的学生与特殊儿童组成小组,让能力好的学生陪同特殊儿童加入到情景游戏中,并在特定的情景中发挥自身能力与生活经验来提示特殊儿童,增强他们社会交往及沟通能力。

4.情景适能训练教学的结果与思考

通过课程的实施,特殊儿童在遵守社会规则方面和主动沟通方面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特殊儿童在游戏初期并不愿意参与或靠近,会出现逃避、攻击、哭闹、甚至刻板行为加深等情绪和行为问题,老师采用社交故事、图片提示等方法把游戏的过程提前讲给其听,减少游戏过程中学生出现的不良情绪问题。逐渐特殊儿童会在老师和同伴的引导下配合着完成任务,并可以与同伴一同分享奖励。最后,会在老师改变教学环境没有提前提示的情况下,主动寻找同伴或老师来完成布置的目标,且后期会在完成任务后主动找老师交换强化物(奖励)。

物理治疗室简介:

       物理治疗(Physiotherapy或Physical Therapy)是一种预防、治疗及处理因疾病或伤害所带来的动作问题的医疗专业。主要是借助自然界中的物理因子(声、光、水、冷、电、热、力),运用人体生理学原理法则等针对人体局部或全身性的功能障碍或病变,施予适当的非侵入性、非药物性治疗来处理患者身体不适和病痛治疗方式,使其尽可能地恢复其原有的生理功能。

       物理治疗通过增加关节活动度,调整肌张力,提高运动控制能力、力量和耐力等来改善运动功能,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尽可能减少继发性关节畸形和软组织挛缩,尽量推迟或避免手术治疗,脑瘫患儿有时伴发异常的心理行为问题,如自闭、多动、情绪不稳等症状。健康的家庭环境,增加与同龄儿交往,以及尽早进行心理行为干预是防治心理行为疾患的关键。

运动疗法治疗室简介:

1.运动物理治疗的概述

运动疗法(therapeutic exercise)指以生物力学和神经发育学为基础,采用主动和被动运动,通过改善、代偿和替代的途径,旨在改善运动组织(肌肉、骨骼、关节、韧带等)的血液循环和代谢,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提高肌力、耐力、心肺功能和平衡功能,减轻异常压力或施加必要的治疗压力,纠正躯体畸形和功能障碍。

2.基本原则

 (1)因人而宜:按照各个患者功能障碍的特点、疾病情况、康复需求等制定康复治疗目标和方案,并根据治疗进度和功能及时调整方案。

(2)循序渐进:应激适应性要逐步建立,训练效应符合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参加康复训练是技能学习过程,神经-肌肉功能重建也是系统在学习的过程,因此运动强度应该由小到大,运动时间由短到长,动作复杂性由易到难,休息次数和时间由多到少、由长到短,训练的重复次数由少到多,运作组合由简到繁。

(3)持之以恒:训练需要持续一定的时间才能获得显著效应,停止训练后训练效应将逐步消退。因此康复训练需要长期持续,甚至维持终生。

(4)主动参与:强调患者主动参与康复训练。只要主动参与,才能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运动功能不可能通过被动治疗而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

(5)全面锻炼:人体的功能障碍是多器官、多组织、多系统功能障碍的综合,康复的目标应包括心理、职业、教育、娱乐等多方面,最终目标是重返社会。因此康复治疗应该全面审视,全面锻炼。

3.基本类型

(1)力学和运动学原理:肌力训练、关节活动训练、耐力训练、呼吸训练、平衡训练、协调性训练、牵张训练、牵引、手法治疗、医疗体操、步态训练、转移训练。

(2)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常用的有Bobath技术、Rood技术、Brunnstrom技术、本体感觉促进技术(PNF)和运动再学习技术。

(3)代偿和替代原理:假肢、矫形器、辅助具应用、能量节约技术。

4.基本体位

(1)功能位:指当肌肉和关节功能不能或尚未恢复时,可以使肢体发挥最佳功能的体位,通常为肌力平衡位,以利于最大限度地进行日常生活活动。

① 上肢功能位:多为屈曲位,肩关节屈曲45°,外展60°,肘屈曲90°,前臂中立位,腕关节背伸30°~45°,稍尺侧屈,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稍屈曲,食指至小指屈曲度有规律地递增;拇指在掌平面前方,掌指关节半屈曲,指间关节微屈曲。

② 下肢功能位:多为伸展位。髋伸展,膝屈曲20°~30°,踝90°中立位。

(2)抗痉挛位:指在肢体对抗痉挛的体位,用于中枢神经损害的患者。体位与痉挛模式有关。原则上使肢体向痉挛的相反方向牵张,从而尽量牵张痉挛肌。

5.主要目的

(1)牵张短缩的肌肉肌腱关节囊及其他软组织,扩大关节活动度。

(2)增强肌肉的肌力和耐力。

(3)抑制异常的肌张力,使肌肉松弛,缓解其紧张度。

(4)针对患者的功能,如脑卒中后的肢体偏瘫,对瘫痪肢体施行运动功能的再学习训练,改善神经肌肉功能。

(5)克服患者的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提高患者身体移动和站立行走功能,提高平衡和协调功能。

(6) 通过运动训练,预防或治疗各种临床并发症如:压痛、肌肉痉挛、关节挛缩、骨质疏松、便秘等。

6.特点

运动能力是健康和幸福的基本元素,运动依靠一系列人体不同水平功能的整合、协调来完成。

运动是有目的性,受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物理治疗有助于个体和群体的运动需求和潜能。

虚拟互动训练室简介:

     采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科技手段生成逼真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一体化的虚拟环境,用户从自己的视点出发,借助特殊的输入输出设备,采用自然的方式虚拟世界的物体进行交互,相互影响。

作业疗法治疗室简介:

作业康复室旨在立足实践操作,促进特殊儿童的作业技能的发展。其中作业分析是指将一项作业活动,按这种作业活动的实际过程或动作步骤分解为一些最简单的成分,帮助特殊儿童循序渐进地学习,并最终达到能够熟练运用的程度。它是作业康复中最基本的一项技术。

作业康复室的功能主要包括评估和训练两部分,其中评估是指作业康复师组织学生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感知觉能力、认知能力、家务活动能力等评估,训练是指作业康复师对学生进行认知作业活动、家务劳动、休闲娱乐活动等内容的训练。两者都以校本课程、学生的个别化训练计划有着紧密联系。

体育康复训练室简介:

体育健身训练是康复医学的一个重要手段,主要是通过训练这种方法使病人患肢恢复正常的自理功能,用训练的方法尽可能的使残疾者生理和心理的康复,达到治疗效果。康复训练栏目主要介绍康复训练的知识,内容包括康复训练器材,康复训练方法,康复训练计划等信息!

体育康复训练室内配置一系列体育运动康复器材,对学生的髋部、腰部、腿部肌肉进行运动训练,改善下肢关节活动范围,提高腿部运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