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特殊群体康复器材的研发及应用,为特殊群体奉献我们的一份力量,我们坚信--能行!
树立康复一线品牌,打造一流康复器材质量
感统训练系列-改善前庭觉
来源:兄弟连 | 作者:兄弟连 | 发布时间: 2018-12-18 | 1803 次浏览 | 分享到:


平衡感不良造成幼儿好动不安

最后也是重要的感觉学习就是平衡感(前庭觉)。都市化的公寓大厦,不再有地板及孩子需要的摇篮,活动空间太少,是孩子平衡感教育需要关切的事情。

支撑倒三角形身体架构和头重脚轻的筋骨,会透过神经系统把不同的地心引力讯息,送回大脑加以辨别,好让大脑整理出指挥身体活动的正常能力。

如果缺乏这一部分的协调,不但会使大小肌肉,和其他身体感官互动不佳,造成 笨手笨脚,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的弊端,并影响孩子第二层大脑感觉统合的语言能力、运动协调和左右脑均衡发展的进展,形成缓慢的现象。

感觉学习几乎是一辈子跟着我们,它不但是我们知觉的基础,也是思考力的基础。特别是在婴幼儿期间,大脑正处在急速发展的阶段,感觉平衡的成熟与否,对大脑神经纤维的发达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大脑发育的重要过程

感觉统合不佳,左右脑的成长也会遭到挫折。左右脑运作混乱,学习能力势必陷入困难中。

  幼儿7-18 个月期间,大脑右半球的语言区和运动协调区(motorplan) 逐渐发展成熟,早年的感觉通路和感觉运动,逐渐发展出知觉运动(motor play) 的能力,幼儿的自发性学习也大幅增加了。

这段期间,幼儿颈部后方的前庭神经核的功能也逐渐成熟,前庭觉在前庭平衡的促动下,快速成长。本体感也在触觉、大小肌肉及关节的协调下,发展更成熟,幼儿身体的运作也更为灵活了。

大脑语言区的成长

婴幼儿透过耳朵输入语言的音符,大脑的听觉区会分辨声音的形态,并操作发音器官唇舌、声带、鼻道、从错误中自我修正,从为期一年的牙牙学语中,逐渐发展到能发出较清晰明确的语言。除了用耳朵听、语言也需要视觉、对方的表情、手势、肢体动作,以至于语调、声音大小,又是比语言本身更具有沟通能力。

我们经常看到不同国籍的孩子,使用不同的语言比手画脚交谈很久,尽管不懂彼此的语言,似乎一点都不影响他们对话的兴趣。其实,成熟的脑皮质层,会自动分辨次汇及背后实物的关系,并懂得如何结合这些词汇,成为一个短句,用以表达自己的意思。每个词汇都可代表各式各样的东西,而且有很多相关的东西或行为,这便是所谓的词汇体系。

例如:杯子,有大有小,有圆有方、有各种颜色或材质,但都是一个杯子。杯子和口渴有关,和饮料有关,如何用手拿,如何放到嘴边喝下去,这一切都是词汇体系。词汇体系的成熟,和运动协调能力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运动协调能力主导学习能力

人类在进行一件工作时,会先观察自己和环境间的关系,再依照需要逐步完成,这便是所谓的运动协调能力。运动协调能力并非思考,它只是一种当下的反应,没有记忆积累,属于身体的智能。

幼儿的语言学习,重于沟通,而不在思考。幼儿从不去记忆他讲过的话,需要怎麽讲,他便怎麽讲,不受思考的局限。幼儿语言学习能力远超过大人,主要的秘诀在于此。

运动协调能力会影响孩子对环境的认知,使自己和环境得以进行更积极主动地协调,也就是所谓的知觉运动。

人类感觉学习发展的过程主要有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建立感觉通路

第二阶段:发展感觉动作

第三阶段:认识身体形象

第四阶段:形成知觉运动

第五阶段:发展认知学习

这些过程的顺利进行,有赖于大肌肉的健全成长,所以平衡感的好坏,扮演着决定性的影响。特别是前庭讯息及平衡感协调而成的前庭平衡能力,会直接干扰运动协调能力及语言能力的健全发展。

经由触觉及大小肌肉、关节运动、婴幼儿逐渐能掌握身体的灵活度,知道如何操作自己的身体。本体感和运动协调能力,使婴幼儿对环境有足够的认知,进而影响语言表达、数理思考、科学探索及人际关系的成长。

前庭觉及其功能

前庭觉是影响婴幼儿成长,和学习发展重要的一种能力。前庭是脸的正前方,传达视听嗅味等讯息,这些讯息的处理中心在后颈部脑干(大脑中枢神经)前方的前庭神经核。由于前庭神经核是大脑讯息的守门器官,身体任何讯息进入大脑,必经前庭神经核过滤,加上又要处理前庭讯息,所以是大脑功能为重要的守护神,通常称为前庭体系。

前庭体系正好位于身体到三角形架构的上方,也就是头重脚轻的头部,是平衡感上面不平衡的地方,所以前庭体系必须和平衡体系保持密切的协调,人类才能理解视听讯息和身体间的正确关系,进而作出应有的行动,这便是所谓的前庭平衡。

处理前庭平衡的整个感觉系统,则称为前庭觉。包括视听嗅味等感觉,头部和颈部的所有活动,以及这些讯息和大脑功能区脑细胞的互动,都属于前庭觉。

由于前庭平衡的关系,前庭觉的成熟与否和平衡感关系密切。平衡感不良,造成身体操作不稳定,会形成好动不安的现象。多动的孩子,前庭觉的发展普遍不佳。前庭也几乎包括了所有和语言发展相关的器官,所以前庭觉不良,语言能力的发展必遭到障碍。

前庭觉是大脑功能分化的守护神,特别在3岁前后的左右脑功能分化,如果前庭觉发育不好,对于这些功能也会形成障碍。

左右脑的均衡发展

孩子从19-36个月期间,左右脑的功能逐渐发展成熟。人类刚出生时,位于后脑叶的左脑区,先以被动接收方式,让感觉讯息分别进入视听嗅味触及平衡感功能区内运作,6-7月左右,前叶脑的右脑,逐渐产生主动响应环境的语言与运动协调能力,幼儿也开始发挥较积极的学习能力。

特别在18个月以后,这个能力快速地发展。这也是右脑学习的高效率时代。此时幼儿的语言能力正爆发似的成长,独立生活能力也在快速发展中。就在这个时候,左脑在感觉经验及身体运作相互间的作用下,逐渐了解和积累经验,并发挥思考的功能。

幼儿36个月达后,左脑功能已有明显基础,幼儿也渐渐有他的个性、意见和习惯。表面上,他的左脑功能虽然增加了,若没有跟右脑取得平衡的话,反而限制了他的学习发展。

但这段期间,有脑接收功能仍很强,幼儿会在心中残留记忆痕迹的现象不高,除少数触觉发展不良的幼儿外,过分执著左脑的现象,很少发生。左脑的功能为组织、理解、推论、逻辑,也就是所谓的认知发展,它是感觉经验的整合,感觉学习充分的幼儿,左脑思考能力也较成熟。幼儿由于右脑发达,注意力容易被吸引,而且也较感性,所以18个月以后的左脑教育也非常重要。

教育心理学家蒙特索利·皮亚杰的理论,几乎是以右脑教育为主,不过却多在左脑成效。由于对关系的理解,形成了有意识的记忆,因此幼儿的生活常规、语言组织、数理逻辑和人际关系都在快速成长。

很多人为了幼儿教学究竟要偏重左脑发展还是右脑争论颇多,其实这是个错误的问题。左右脑交替成长是个自然现象,应该让他们相辅相成、均衡发展。

右脑负责创新

人类前叶脑的右脑功能区,专门负责观察、想象及创新。左脑是旧经验的积累、右脑则是新情景的接收,左脑帮助我们理解过去,有脑则协助我们掌握现在。

右脑没有储存,没有记忆、没有成见、没有意识形态,它鲜活地存在生命中,并真正体会生命的喜悦和快乐。左脑过于发达的人,会变得僵化、固执、紧张,但右脑过强则会分不清应有的人际关系,成为社会适应性差的人,有时甚至会神经兮兮的,如同电影中的莫扎特。右脑虽然珍贵,但过犹不及,同样会制造问题。强化右脑功能,也绝不是刻意去压抑左脑便可办得到。

一般成人的左脑比较发达,所以右脑经常无法发挥,若是想改善这种情况,反而要在左脑下功夫。党左脑能完全放松时,有脑就能发挥其功能,左右脑均衡发展的人才能发挥想象和创造力,并且热情地看待生命。右脑的成熟会连带使喜怒哀乐爱恶欲等情绪更趋于成熟。

左右脑要均衡发展,有赖于大脑感觉讯息的顺利整合,也就是各种感官和神经体系的协调能力,若感觉统合不佳,左右脑的成长也会遭到挫折。一旦左右脑运作混乱,学习能力也势必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