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特殊群体康复器材的研发及应用,为特殊群体奉献我们的一份力量,我们坚信--能行!
树立康复一线品牌,打造一流康复器材质量
老师和家长必须知道的孩子31个敏感期(二)
来源:深圳市慧康医疗康复设备有限公司 | 作者:深圳慧康 | 发布时间: 2022-04-28 | 329 次浏览 | 分享到:

⑪色彩敏感期(3—4岁

特点:开始对色彩产生感觉和认识,开始在生活中不断寻找不同的色彩。人类认知的发展正是从感觉训练开始的。


建议:给孩子提供多彩的颜料,及相关书籍,为日后绘画兴趣奠定基础。



⑫逻辑思维敏感期(3—4岁

特点:不断追问“为什么?”“天为什么黑了?”“为什么会下雨?”“小朋友为什么要上幼儿园?”等等。这些问题总是让家长感到应接不暇,可是孩子却不管不顾地打破沙锅问到底。当我们一次一次地给孩子解答时,孩子开始出现了逻辑思维。孩子正是通过这样一问一答,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发展了思维能力。


建议:保护好孩子这份珍贵的好奇心,如果家长不能回答的问题,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这时家里有一套百科全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时认知的速度是事倍功半的。



⑬剪、贴、涂等动手敏感期3—4岁

特点:孩子从这时开始真正有意识地使用工具,这又是大多数孩子建构专注品格的最好机会。无论在教室里还是家里,只要有充分的材料,孩子们都非常乐意选择剪、贴、涂等等这些工作。从身体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也是孩子训练小手肌肉和手眼协调的一项重要工作。


建议:家长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提供所需的材料,并尽量不要打扰专心工作的孩子。



⑭占有敏感期(3—4岁

特点:开始强烈地感觉占有、支配自己所属物的快乐。孩子只有在完全的拥有物质并可以自由支配时,才可能去探索物质背后的精神,才可能超越于对物质的占有。而当这些物品的所有权完全属于孩子自己时,交换就开始了。与此同时,也就拉开了人际关系的序幕。


建议:给孩子提供一个独立的空间,比如一个属于孩子自己的房间或者区域。在你进入他的房间或者区域时,一定要征得孩子的同意,尊重孩子的空间。



⑮执拗的敏感期(
3岁—4岁

特点:3岁至4岁的幼儿进入执拗的敏感期,有些孩子在快3岁就提前进入这一敏感期。表现为事事得依他的想法和意图去办,否则情绪就会产生剧烈变化,发脾气,哭,闹。这时家长和老师要给孩子足够的耐心和关照,也要学会一些安抚的技巧。


建议:解决儿童的执拗问题,一是要理解,二是要变通,三是要引导。



⑯追求完美的敏感期
(3.5—4.5岁)

特点:孩子做事情要求完美,端水时洒出一滴就很痛苦;吃的苹果上不能有斑点;厕所白色的便盆不能有任何黄渍;衣服不能少扣子等等。接着又上升到对规则的要求:我遵守规则你也必须遵守,人人都要遵守;香蕉皮必须扔到垃圾桶里,没有垃圾桶就必须拿着;红灯亮了,即使马路上一辆车、一个人没有也不能过马路,已经过了必须退回来,退回来也不行,谁叫你这样做了!


建议:依然是尊重孩子!这时不要扩大化孩子的问题,在什么时间只针对什么事。



⑰诅咒的敏感期(3岁—5岁

特点:“臭屁股蛋”、“屎巴巴”、“打死你”、“把你踢死去”,这些听上去既不文明又有些可怕的言辞,总是出自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嘴里。因为孩子在这时发现语言是有力量的,而最能表现力量的话语就是诅咒,而且成人反应越强烈,孩子就越喜欢说。


建议:忽略、淡化!不要在意孩子的语言,这并不是他真的想表达的,慢慢等待这个阶段过去。



⑱打听出生敏感期(4—5岁

特点:孩子往往在这个时期开始询问自己从何处来,并且一遍又一遍地问。这是孩子安全感最早的来源,也是人类最古老的一个哲学问题:我从哪里来?如果你的孩子到了这个敏感期。


建议:家长们认真地拿出百科全书,将生命形成的全部过程科学地讲给孩子听。



⑲人际关系敏感期(4.5岁—6岁

特点:从一对一交换玩具和食物开始,到寻找相同情趣的伙伴并开始相互依恋,从和许多小朋友玩到只和一两个小朋友交往,孩子自己经历了人际交往的全过程,而这种交往智能是与生俱来的。


建议:家长可以给一些人际关系相处方法的引导,不过,言传大于身教。



⑳婚姻敏感期(4岁—5岁

特点:在人际关系敏感期后,孩子便真正展开了婚姻的敏感期。最早的时候孩子会想要和爸爸、妈妈“结婚”。之后,他们就会“爱上”自己的老师或者其他的成人。一直到5岁左右,他们才会“爱上”一个小伙伴,比如只给自己喜欢的孩子分享好吃的东西,而且经常在一起玩,产生矛盾时也不愿意让其他人干预等等。总之,他们想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


建议:无论孩子说想结多少次婚,喜欢多少朋友,家长都一定不要太当真,给孩子自由的空间。